找到相关内容1374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南诏观音佛王信仰的确立及其影响(2)

    如来髻中照见,特施无畏,于贞观三年  现身长者,向魔让口仅其袈衫一满,微微狗子四步,  迨命尊酋张敬说合。彼魔见允之后,方袍一展,遍盖  两关,神犬四跳,步越山河,而从闻思修之。如来随  将罗刹父子及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2467189.html
  • 评新唯识论者之思想

    信论》耳。唯《起信论》乃于空义外立不空真义。般若何尝有是耶。《心经》虽寥寥二百余字,然而只见其说空,未尝见其说不空真性也。其始也曰照见五蕴皆空,其终也曰无智亦无得,而结之以以无所得故。无所得者,...易滋误解。是故言空,无为亦空,而《掌珍论》斥为无实不起空华。唯识亦言真如亦是假施设名。然而所以必立此法者非谓离空别立实有。乃所以显示此空无我理之确定真常而不可变易也。故心经首言照见五蕴皆空,色空不异。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0767233.html
  • 神秀惠能偈颂辨解

    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若能长养此“能照”的“本性般若之智”,则自然可以“(体)悟(佛性)大意”而达至“见性成佛”的境界。  神秀偈文末二句云:“时时勤拂拭,莫使...

    李润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4067742.html
  • 苏东坡说禅:第一部分 参禅前

    目的大乘佛教在中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。禅宗正是这一发展过程中极富民族特色的产物。  禅宗认为,习禅的目的在于照见本心,获得般若智慧。而般若智慧,则是“悲智不二”。心地明净的智慧,与怜悯众生的慈悲,互相...

    师雅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968079.html
  • 佛教“空”义的历史演变

    又要看到空不是断灭,不是虚无,空是落实在物质现象上面的。第三、从境界层面看,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,是菩萨修持般若直观达到的最高境界,观照色与空的相即不离,照见色等五蕴皆空,从而度一切苦厄。可见“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1468630.html
  • 新罗僧与唐佛教

    说:“念不起(无念),犹如镜面,能照万像,”即是“智慧”;“念起(有念),犹如镜背,即不能照见”,等于“无明”。念“生”即是“妄”,故须“无妄”;念“住”即是“忆”,故须“无忆”,所以也可以说:“念不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468674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及其禅法——读《虚云老和尚年谱、法汇》

    hellip;解者,举止动念,二谛圆融,自己会变化说法,尽自己心中流出,放大光明,照见一切,这就是解。虽然明白了,不行也不成功……行有内行外行,要内外相应,内断我法二执,外行万...

    冯学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0368683.html
  • 释迦也失在南京、五台山及其与明成祖关系史实考述

    释迦也失在五台山修法期间,亲见文殊菩萨,并且照见了阿底峡师徒及上师八思巴。通过长期的身、语、意三密的修行,特别是观想的修行,最后达到入定,即是一种藏密修持的最高法门或最高境界,运用“转识成智”的原理,...

    陈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0669055.html
  • 佛学的组织法

    玄奘大师依据《深密经》、《金光明经》、《瑜伽论》,建立三时教。  1.转法轮:指佛陀最初在鹿野苑所说四谛教法。佛说“我空法有”之教,破众生迷执,为初时有教,如《阿含经》等。  2.照法轮:以般若空慧照见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1169144.html
  • 鸠摩罗什“破戒”问题琐议

    鸠摩罗什救众生于苦难之宏望在其所译《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》里清晰可见。鸠摩罗什译《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》开篇即是“观世音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阴空,度一切苦厄”,“度一切苦厄”,现存梵文原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069184.html